韋氏評級最新報告:ADA、EOS、DCR並列B級,比特幣依然是B–

Posted by AiuYH8 Crypto Hub on September 5, 2025

在加密社群期待已久的 2025 年春季更新中,美國獨立評級機構韋氏評級(Weiss Ratings)再度拋出重磅觀點:在其涵蓋 93 種加密貨幣評級 與數千條鏈上數據的最新報告裡,沒有任一項目能拿到 A 或 B+ 的最高分,進入「B 等級俱樂部」的只有 ADA、DCR、EOS 三匹黑馬;比特幣(BTC)在風險等級提升後維持 B–,但依然領跑主流幣的安全榜首。


為何B已是「天花板」?評級邏輯一次說清

韋氏採用「技術能力 + 應用場景 + 風險控制」三角模型,把 93 個項目拆成三大維度打分:

  • 技術:TPS、擴容方案、代碼更新頻率
  • 應用:TVL、開發者數量、實際支付場景
  • 風險:中心化作惡風險、流通集中度、法律風險

「即便以太坊或比特幣聲量再大,只要任何一角出現致命短板,頂多只能停在 B–。」—— 韋氏分析師 Joel Krueger

正因標準苛刻,「加密評級 B」對投資者已屬於「可重倉區」。


三匹黑馬:ADA、DCR、EOS 如何逆襲?

  1. ADA – 權益證明日之星
    全網超過 3,000 個權益池讓質押去中心化程度持續提升;韋氏點名「下一個真正落實 100 % PoS 的將是 Cardano」。

  2. DCR – 雙共識的實踐者
    混合 PoW+PoS 機制兼具安全與節能,鏈上國庫資金透明可查,開發激勵模式穩定。

  3. EOS – 降級背後的反思
    6 月初因「超級節點中心化」被降至 B 低區間,韋氏提醒開發者需儘快推動治理 2.0,而非單靠 TPS 取勝。


全榜速覽:14 種「B–以上」的名單

等級 幣種
B ADA、DCR、EOS
B– BTC、ETH、BTS、IOTA、ONT、NEO、XRP、STEEM、TRX、XLM、ZIL

C+、C、C– 則占了 54 席,包括 BCH、DASH、DOGE、XMR 等耳熟能詳的老將;韋氏提示「並非技術落後,而是風險因子拖累得分」。
👉 想掌握各條公鏈即時風險評分?起手式全公開。


權益證明(PoS)與中心化難題

PoS 用「持幣量 × 質押時間」替代礦工算力,電力消耗與網路延遲都大幅下降;但 「富者愈富」 的隱憂依舊。
業界普遍用 質押上限、委託自由退出 兩大機制「反中心化」。EOS 當初設計 21 個超級節點,如今前 10 大節點掌控逾 50 % 投票權,韋氏因此下調評級。
👉 點擊了解如何挑選「抗審查」的 PoS 質押服務。


延伸對照:中國賽迪鏈指數怎麼看?

相同週期,中國賽迪研究院的《全球公有鏈技術評估指數》把 EOS 繼續列為第一,ETH、TRX 緊追其後,BTC 僅得第 12 名。中外機構的排序差異主要體現於「技術」指標:賽迪更重 吞吐量與節點硬體門檻,韋氏則兼顧 風險與合規。兩份榜單同時參照,可組合出更立體的投資地圖。


常見問題 FAQ

Q1. 韋氏評級的「B」到底有多高含金量?
A:在傳統金融評級裡,B 意為「投機但仍有基本面支撐」。加密世界風險加倍,「B~B–」大致等同於傳統評級的 「高風險投機級」,適合願意承擔回撤 30~50 % 的中長線投資者。

Q2. 沒有拿到 A,加密貨幣就注定炒不起來嗎?
A:恰恰相反,歷次「升級」公告往往帶動波段行情。評級更多是一道 風控過濾網,A 級可遇不可求,B–以上已屬「及格線」

Q3. 機構這麼推崇 PoS,我需要把資產全部質押嗎?
A:勿「All in 質押」。年化 5~15 % 的收益可被「強制罰沒」(Slashing) 一筆抵消,分散到 2–3 條鏈最穩健。

Q4. EOS 被降級,還值得佈局嗎?
A:短空長多。治理 2.0 路線圖若能在下半年落地,仍有重回 B+ 的契機;短線急跌可留意「事件驅動」超跌反彈。

Q5. 能用韋氏報告做量化策略嗎?
A:可行。把「評級變化」當作事件因子,回測顯示 評級上調後 7 日平均超額收益 8.7 %,但需疊加波動率止損。


給加密玩家的三條行動準則

  1. 先確認自身風險承受度,再決定是否把 B–以上幣種當核心倉位。
  2. 多重指標交叉驗證 —— 同時參考鏈上數據、巨鯨動向與宏觀流動性。
  3.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條共識機制裡;PoW 與 PoS 資產組合才能減少單一風險。